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聚商机,共发展,赢未来

        “十二五”回眸:白沙镇党政工作凸显六大亮点

        2016-08-30 13:35:00    来源:白沙镇

        “回望过去,我们苦干实干,成绩斐然,展望未来,我们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,不负重托,再创辉煌”。“‘十二五’是白沙镇综合实力提升最快,基础设施变化最大,发展动力最足,生态建设成效最好,人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”。这是中共白沙镇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晒出的成绩单,“十二五”时期工作凸显六大亮点。这不仅是成绩,更是对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交代。

        “十二五”是经济加速发展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。

        五年来,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,总体实力大幅度增强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1.87亿元增长到2015年4.6亿元,年均增长25%;贷款余额从2011年的8576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.25亿元,年均增长9.9%;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236元增长到2015年的5988元,年均增长17%;贫困人口从2011年8815人减少到3852人,净减少贫困人口4963人。全镇经济发展持续向好,综合实力显着提升。

        “十二五”是突破瓶颈制约、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五年。

        过去五年,组织实施了一大批交通、水利等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一是城镇建设渐成规模。紧紧围绕“三横两纵”思路,完成集镇白马新区控制性详规;贯通了猪市坝大道,新建了白马大桥,实施了白马大道改扩建工程;完成了猪市坝棚户区改造、112套公租房、40套廉租房和290余户街道房屋立面改造及平改坡工程,启动了215套扶贫生态移民房、14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;配套建设了区域性二级医院、计生服务站、福利院、集镇客运候车亭等项目,中心幼儿园整体搬迁使用;完成了集镇防洪堤一、二期工程,河道疏浚实现常态化;建成了文笔广场和集文化广场、山体公园、地下商场、陈列馆为一体的邱石冥文化综合体;集镇面积从2011年的1.4平方公里,扩大到现在5.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近万人。二是农村路网逐步完善。完成了琵琶沟环三塘片区至小岩联村公路硬化;实施了谷米寨至化塘冯家山、谷米寨至羊角山环山公路硬化;利用“一事一议”项目,化塘、柿坪村实施整村推进,青沟等一批通组进寨连户路的得以硬化;连通了石牛寨经铁矿山到笔架山、小岩至岩上、官庄坝至冯家山、香子坪至唐家寨、白马坡至羊角山、烂田沟至康家沟等断头公路;启动了大堰、岩上以及均田片区等10个村通村公路硬化项目;通村通组公路80%以上实现了维修养护,提高了通行质量,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。三是水利设施配套完整。实施了集镇人饮工程,及柿坪、琵琶沟、阡口、大岩、小岩、岩上、铁矿山、石牛寨、花泥田、赵家沟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黑山沟沟渠改造工程;完成了三塘陈家山、小葛坪、化塘香子坪、笔架山提灌工程;均田片区二级提灌工程即将竣工。五年来,解决了近2万人的饮水问题。建成了305省道集镇段边沟改造及排水沟治理工程;编报了犀牛洞水库(中型)、琵琶沟山塘(小二型)、集镇污水处理厂、集镇人饮二期改造工程以及全镇“十三五”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等项目。人居环境大幅改善,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。

        “十二五”是加大民生投入、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。

        协调发展强调社会公平、强调发展成果共享,强调发展的包容性。五年间,从一个个数字的变化,一个个项目的落实,群众满意度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,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城乡居民低保、医保、养老、退耕还林、粮食直补、农业保险等各项制度规范运行,补助标准逐年提升,参合率均达到了98%以上,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73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;新农保工作启动以来,共收缴参保金396.35万元,发放养老金1212.73万元;对12059户2892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799.04万元;解决临时救助资金254.53万元;新建敬老院1所,农村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关爱救助保护实现全覆盖。二是完成农危改造旧房、残困户危房改造1210户,实施棚户区改造50户,投入资金1500万元,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。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强势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,实现了寄宿制学校校校有宿舍,校校有食堂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1.9%,白沙中学连续三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。四是新建化塘等19个村卫生室,健全了镇、村两级医疗网络,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,推进了食品监督管理规范化和常态化。成功创建“省级卫生乡镇”,柿坪、化塘、琵琶沟、小岩分别成功创建为省级和市级卫生村。五是精准扶贫卓有成效。至开展精准扶贫以来,按照“33668”脱贫攻坚行动计划“654321”工程,实施了大扶贫战略,人人肩上有担子,人人身上有任务,共脱贫1135户4963人,投入帮扶资金400余万元。通过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贫困人口2002户3582人,出列2个贫困村。将用实际行动、实在措施、实心帮扶按照“五个一批”打出最佳组合拳,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。六是实现人口“双降”目标,有效推行人口计生“双诚信双承诺”和“四按月”工作,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‰、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‰,实现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“双降”目标。

        “十二五”是优化产业结构、转型升级发展最好的五年。

        “十二五”,我镇坚持走“经营规模化、农业园区化、畜牧高产化、特色产业化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。一是园区建设逐步壮大。按照“企业+基地+农户+市场”的模式,加大对羊角山和坪上园区的建设力度。已建成高标准茶产业园2万亩,发展种茶户390户,投产企业1家、在建企业2家,引导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8个,畜牧小区5个,养殖大户16户,解决2000余名就业人员,户均收入在“十一五”的基础上翻了两番。二是特色产业良性发展。采取“政府引导,适度扶持,规模种植”的发展方式,大力发展了核桃、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;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。三是养殖业渐成规模。全镇牧草种植1万余亩,培育规模养殖场3家,带动养殖大户60余户,产值比“十一五”多出16.2个百分点。四是烤烟产业提质增效。按“转方式、调结构、重品质、突特色、上水平、促发展”的总体思路,围绕“两个核心指标”,全面推行烤烟精细化管理。五年来,全镇烤烟种植合同任务均圆满完成,共创特产税280万元。

        “十二五”是狠抓作风转变、夯实执政基础最强的五年。

        一是提升党委班子建设。镇党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、从严治党的要求,严格按照“五个好”标准,以提高素质为关键,以完善镇党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为重点,全面加强镇党委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,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,努力创建“勤政廉洁、执政为民”的党委班子。通过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,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,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党委班子成员的宗旨意识、思想觉悟、政治素质、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。2013年,白沙镇党委荣获市级“‘五好’基层党组织”称号。二是提升基层组织建设。镇党委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贯穿于基层党建始终,以开展“基层组织建设年”、“三个开刀”、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为契机,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。完成了第九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,为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。三是提升干部队伍建设。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,不断为基层组织培养接班人,五年以来共发展党员82名,同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。利用远程教学点共组织学教活动840场次,参加的党员干部群众1.5万人次。通过远程教育,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了政策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,鼓足了发展信心,增强了发展动力。四是提升武装群团组织。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建设工作方针,切实做好民兵整组、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。五年来为部队输送兵源29人;同时强化对共青团、妇联工作的领导,广泛开展了青年创业、妇女“双学双比”等活动,激励教育了广大青年,团结了妇女同志;积极做好了老年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,促进了全镇民风的整体好转;切实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,多措并举开展群众素质提升工程,积极文明创建活动,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。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。坚持“标本兼治”的原则,认真落实“三转”,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、党风、党纪教育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,强化民主监督机制,促进党风廉政建设。五年共立案19件,结案19件,结案率100%,给予党政纪处分19人,收缴违规违纪资金57万余元。同时加强三公经费管理,认真落实《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党政机关财务管理工作条例》,严控支出标准和范围,从源头上扼制了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。

        “十二五”是创新社会治理、促和谐稳定最实的五年。

        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、促进和谐作为第一责任,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,不断深化“平安白沙”建设,深入开展五大和谐细胞工程,社会和谐稳定呈现新局面。一是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。按照“属地管理、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”和“行业管理、谁主管、谁负责”原则,从监管上下功夫,落实监督排查常态机制。五年来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,安全生产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等主要指标实现逐年下降。二是信访维稳机制不断健全。坚持落实首问责任制、“一岗双责”制度和工作月例会制度,实行“领导包保”,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出访、下访,全力构建管理科学、机制完善、统筹协调、全面推进的信访维稳工作体系。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,做到“小事不出组、大事不出村、难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,一批信访积案逐步化解。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有力。强化领导责任制,加强部门联动综合整治力度,以开展“平安建设五项行动”为突破口,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。坚决制止“两违”现象,严厉打击“三强”行为,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        成绩属于过去。“十二五”规划已圆满收官,“十三五”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,正站在扬帆“十三五”的新起点上,白沙镇党委、政府一班人,精诚团结,不忘初心,奋力拼搏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结合白沙实际,提出了以建设“石冥故里,画意白沙”为总目标,以“一带四区三连线”为主战略,以建设“西部区域中心镇、脱贫攻坚示范镇、宜居宜游特色镇”为突破口,坚决打赢科学治贫、精准扶贫、有效脱贫攻坚战,全力推进白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、更好更快发展。(孙光军)

        编辑:安繁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