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聚商机,共发展,赢未来

        清明与茶

        2015-01-26 20:41:42    来源:冯铭

        我朋友购茶,以清明为界。乡人送茶,以明后为界。明前明后,皆称明茶,俗称清明茶。明前指清明前,界指时间界线,范围以清明当天止为准。过之,十日内皆为明后。

        清明扫墓,自与寒食有关。清明采茶,便与踏青有缘。何为清明?《岁时百问》则曰: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又俗称“踏青”。想这青字,与茶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关联。茶乃植物,乃灌木之叶耳,其吐绿发芽,就自是随了节气。节前雨少,芽嫩则味淳,节后雨多,叶厚就味杂。

        故,茶在质上就有了味的区别,却在缸里,沏来的颜色又大多相似,所以明前明后又统归了明茶,是为小类。小类以明前为上,明后则次之。

        在绿茶里头,明茶又胜过雨茶(谷雨茶),胜过秋茶。雨茶秋茶皆叶大而味涩,不及明茶之叶嫩而味甘,水青而泛绿,故明茶又隶属了绿茶之列,是为大类。

        明茶若以时间为序,形状又可制成芽茶,制成碧龙与毛峰。芽茶以独芽为料,形似葵籽状,沏之能立。碧龙以两芽或独叶制成,形为扁状,沏之能半立。毛峰则以新叶为主,形如钩状,沏之而不能立,却味极浓郁。

        我喜明茶,却独钟于明前之毛峰,是因明前有色,明前有气,明前有味。有色者,是茶把碧绿的春意留在了缸里;有气者,是叶把花草聚了你鼻间;而有味者,是水把甘苦全混在了你的舌面。缸里有绿,看绿则看见了春天;再散发花草,闻花草则闻到了山野之清气;而甘苦混你舌面,就俨如人已沐在了清新和暖的山间。此色此气此味全而正者,便是好茶,可称上品。

        好茶于市面,则可遇而不可求。可遇者,皆言为好茶,或曰出自名地,结果鱼目混珠,以次充好,大相径庭。早年更有缺德之人以沏过之叶片,晒干回笼于市面,叫上当之人恼羞而成怒,煞是气人。在茶市购茶,来者多是“一知半解”的主顾,他们看茶购茶,却多以“条”论,却多以“香”取,单纯以味而购买者,就甚是寥寥。倘若市面有如钩之细叶,就必惹他们前去驻足而围观。我于茶市也曾跟他们有过相似的见识,购得过“鱼目混珠”,购得过“以次充好”,倒是那“回笼”之玩意,竟不曾购得。

        年年清明我皆要去茶市,一为看价,二为看货。货随年论,价就随了货评,年水有好坏,货就有优劣。一年是一年的年水,一年是一年的茶叶,标准就不能一概而论。气温若能顺季,其味就淋漓,若逆,就当然要打了折扣。

        多年以茶为嗜,便要购茶,多年以清明为界,便购得方法一二,其中一法因不能解答,便甚为惊奇。想师傅们工序一样,制作一样,为何这毛峰之条色还有考究?居然能识出明之前后。粗细乃外表,则不关味之优劣,叶细如钩者,只悦眼目,不代表实质,便如人的脸蛋,只是漂亮。明茶之毛峰,通常为条状,故从条色里可看出明前,可看出明后,明前多灰白,明后则黝黑;从味上也可辨出明前,也可辨出明后,是明前多甘爽,明后多涩苦。我曾问过做茶的几个师傅,他们皆未对我作出任何解答,一次,有要好的师傅卖了两斤茶叶予我,一斤是清明当天采的,一斤是过了清明的第一天摘的,两斤一对比,果然就一斤灰白,一斤黝黑。一斤甘爽,一斤涩苦。

        昨日去乡间,不为踏青,却为满山的翠绿而怡然,一路又有着阳光,有着村人于山上的忙碌。想去谁家里讨一杯清明茶喝,却又房门紧闭,人已外出。今日得闲去茶市,一望挤挤挨挨的看茶人群,便知今年茶叶不会有冷门,遂而款款走去。天气从春分以来,气温正应了顺季,自然茶质就一定上好,便瞄准一包茶叶蹲下,辨之果然灰白如钩,茶香浓郁。不料一打问,就即刻起身摇头,甩手而去。

        卖者是位中年妇女,样子很精干。她喊出了我一周的工资价格,吓得我只好甩手作罢。我知她已为商贾,便疑心她有地产暴利之念,殊不知地产乃人为,茶产由天定,既然气温走了顺季,好茶就不止一斤,我若狠心要买,想必也是买得起的,只是这买来的价格,便不合了我的身份。

        我看茶购茶,向来取味而不取形,看事做事,一向取诚而不取奸。购茶虽为嗜好,却也在生活之列,得量体裁衣,不能超出底线。

        编辑:lmz