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聚商机,共发展,赢未来

        我的扶贫故事 | 我与贫困户“打老庚”

        2020-11-10 10:43:21    作者:通讯员 陈红权

        1.jpg

        陈红权(左一

        我叫陈红权,今年52岁,自1991年退伍返乡后,先后在县粮食局、县环保局从事驾驶工作,现是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委办公室的一名公车驾驶员,也是一名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普通战士。2018年9月我主动请缨加入脱贫攻坚战场,带头结对帮扶9户贫困户。

        刚进驻汤山街道石坪村,我就意识到任何一项工作都如同驾车一样,必须把握清楚航向。当我全面了解全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和目标后,就严格按照“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”标准,以寨为单元、户为单位,走寨串户了解真实情况,通过锁定致贫原因,分类逐户制定了“一户一策”,并结合村情实际,与攻坚队员共同制定出“一村一计划”“乡村振兴计划”等,让每个攻坚队员真正拧成一股绳、铆足一股劲。

        石坪村汤家坡组杨世景家是我帮扶户之一,在之前,就听说杨世景属于“刁民”……为此,我并没有采取“针尖对麦芒”地盲目开展工作,在入户了解杨世景上有年过八旬的父亲,下有两个儿女,经济压力大,两口子情绪消沉,对生活有悲观情绪等状况后,我因势而动,转变工作思路,每天到杨世景家里与他拉家常,拉近双方的心里距离,还与他认起了“老庚”,用真情为他解除精神桎梏,让他鼓足精气神,有动力摘掉“贫困帽”。为了扶上马再送一程,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,为杨世景争取到8万元资金,解决他住房破旧的问题,并帮助杨世景妻子解决了公益性岗位,一家人的房屋得到全面改善,就业得到彻底解决,孩子的就学得到保障,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的3000元增长到现在的7120元,让杨世景一家人重燃生活希望。

        杨亮是石坪村石坎组一名血气方刚的农村青年,曾在一家国企公司上班,有头脑、有闯劲,因为回家发展养殖业,在运输饲料途中出现车祸,创业受挫的杨亮显得一蹶不振,整天忧心忡忡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我经常深入其家中,向他宣传国家扶贫政策,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活教材与其交心谈心,帮助杨亮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创业的决心。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,在政策支持、资金扶持精准帮扶下,杨亮发展起了养殖业,2018年发展肉牛养殖14头、2019年发展蛋鸡养殖500羽,目前正在增加肉牛和蛋鸡养殖量,尝到创业甜头的杨亮不但摆脱了贫困,还成了村里面创业富民的“领头雁”,为村里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榜样,成了他们争相学习的典型。

        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这是这几年扶贫工作坚守的最好诠释,我认为是自己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。

        编辑:孙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