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晴一身灰,下雨一身泥,进寨冷清清,到村难找人”这是到过石固乡公鹅坳村的人对那里的初印象,无不折射出当地的贫困落后。
“帮扶村的贫困度比我们想象的还严重,只有真帮,村貌才能变样,只有实扶,群众才会看到希望……”这是县编委办主任办公会会议记录本上的一段话。
连日来,县编委办着力在帮扶村抓实村级阵地建设、集体经济培育、产业发展三件实事,赢得真帮实扶话语权。
着力抓实阵地建设。针对公鹅坳村村级阵地没有围墙、没有宣传文化、没有像样的办公场地的实际情况,县编委办及时召开主任办公会,明确副主任蹲点主抓、“第一书记”协助全力抓好公鹅坳村阵地建设任务,让村级阵地在短期内实现大改观,让干部职工精气神实现大提升。工作组进驻公鹅坳村后,就紧锣密鼓布局村级阵地建设事宜。从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开会到实地丈量尺寸,从目测工程队到签订修建协议,从整体布局规划到联系广告部做设计,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然有序。
目前,围墙修筑总长618平方米,花坛80平方米,制作宣传栏21块,布局办公场所8间,计划投入资金12万元。
着力培育壮大集体经济。公鹅坳村地处偏远,是石固乡的贫困村,集体经济发展滞后,帮扶工作组根据遍访了解到公鹅坳村水资源充足、生态环境好、无污染农田连片的情况,就召集村民召开群众会,谋划筹建渔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。
5月12日,公鹅坳村牧渔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。合作社由村支部和李廷江、黄诗平、刘文江等17户农户发起,采取“支部+基地+农户+合作社”形式,依靠村民闲散资金、稻田、劳动力和村级以上投入、技术入股,在产业发展的生产基地,实行“稻田养鱼”的生态放养方式,发展水产养殖。按照“一年打基础,两年见成效,三年成规模”的发展思路,力争在三年内建设成为石固乡最大的水产养殖专业村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万元,合作社成员农户人均收入3000元。
着力发展渔业产业发展。“村里一直是沿袭传统种植,没有支柱产业,粮食产量虽有保障,经济却上不去,切实找准适合地方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是关键。”鲁明态度坚决。
带着这个艰巨的任务,县编委办干部职工在开展遍访时走村串户,一边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,一边听群众说起以往村里产业发展的故事……
5月11日,在干部职工走村串户开展遍访时,了解到小溪、河对门、山岔湾三个村民组所在区域水源有保障、田土肥沃的情况,帮扶工作组及时召开会议,敲定组建专业合作社,大力发展养鱼,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帮扶思路。
14日下午,工作组召集村民开起了“院坝会”,面对面和群众交换意见。当群众听到由编委办负责免费出鱼苗(且不参与分红)、群众投工投劳建鱼塘、养鱼的意见时,17户农户当场就签订了组建专业合作社协议,并一一表态,自愿投工投劳,把鱼塘建起来,把产业发展好。
目前,县编委办协调投放鱼苗1.2万尾,单位投入6000元购买鱼苗2.4万余尾,共计筹集资金3万余元用于加筑铁丝网、筑田埂、购鱼苗等。(兰冲)
编辑:365 双式投注_365老玩家入口_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县编委办